第114章 著书立说
最新网址:www.ibiquxs.info
    虽归心似箭,但既然已经决定在婺源待至初三,李致远也就打算趁着过年多陪陪卞敏儿。

    二人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来,又情意绵绵地说了好一会儿话,才被卞敏儿催促着起了床。

    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忙碌,还是李致远就是天生的劳碌命,卞敏儿自己去张罗早饭了,留下李致远一个人傻坐在房里不仅没有半点舒适清闲的感觉,反而觉得极度无聊。

    毕安民昨日就回了徽州,要在临行前去和家里人告别,田四喜那厮倒是还在,只是李致远觉得和他也没啥好聊的。

    闲得慌的李致远干脆又摸到了厨房里,想要给两个女孩子帮把手,“敏儿,需要我帮忙不?”

    “哎呀,夫君怎么又跑厨房来了,这哪是你们官老爷来的地方!”李致远还没进门,就被卞敏儿往外推,“出去,快出去,夫君就别来添乱了!”

    李致远苦笑道:“我一个人在屋里傻坐也着实无趣,你跟兰兰都有事做,就我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,你们俩还是给我找点事做做比较自在,就是择菜洗米也好呀。”

    卞敏儿噗嗤一声笑了出来,“夫君还真是个闲不住的人,把你留我这也不知道是帮了你还是害了你!”

    “不过你们官老爷不都是有做不完的事情、写不完的文章么,没事干你去书房看书练字去啊。”

    “凑到我们妇人才来的厨房像什么样子,传出去你不怕丢脸,我还怕被人指指点点呢!”

    传统的力量还真是可怕,君子、士大夫们都是远庖厨的,做饭、做家务都该女人干,就是女人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。

    别管李致远怎么说,卞敏儿只是不让他进厨房,最后李致远也只得悻悻而归。

    李致远听话地回了书房,看着书房仅有的几本诗经、楚辞摇了摇头,这会子看这玩意有啥用。

    磨了墨,提起笔,却不知道写什么,真要练字?

    和浸**法大半辈子的明朝读书人相比,他的字的确是很烂,可这字又岂是一时半刻练得好的。

    再说他又不靠舞文弄墨打天下,而且这完全发挥不了他现代人具有丰富科学知识的优势嘛。

    丰富的科学知识?

    对了,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现代科学知识全部写下来,著书立说,传之天下,促进中华科学技术发展,将华夏文明的走向往科技的方向引。

    李致远顿时大喜,终于找到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,若能将现代科学知识提早几百年在中国传播开来,必能造福华夏子孙。

    而且这也不是多难的事情,甚至无需他制造什么东西,只需要发明科学概念就行。

    至少比自己做实验、搞发明创造省事多了,因为现在什么实验器材、设备都没有,最基础的化学原料也很不容易得到,工业基础还是零。

    就比如他一直就想练一支以火器为主的军队,可黑火药威力有限,那何不制造威力巨大的黄色炸药呢?

    比如三硝基甲苯(即TNT,威力极大的黄色炸药)、三硝基苯酚(即苦味酸,黄色炸药的一种,威力小于TNT)、硝化甘油、硝酸铵等炸药。

    这些黄色炸药、硝铵炸药是黑火药威力的十倍、百倍、千倍,要是有这些玩意儿,他立马就可以把鞑子全炸上天,还用得着在这里慢慢练兵、积蓄实力?

    可是这现实吗?

    李致远知道TNT的实验室制备的方法,用甲苯和浓硫酸、浓硝酸混合加热即可以得到,可是就现在这条件怎么造?

    先不考虑副产品、杂质以及实验室产量不大之类的问题,可有一个问题是怎么也绕不开的。

    那就是甲苯从哪里来?

    答案是用苯制备,可苯又从哪里来?

    答案是制煤气的副产物中有苯,然后又要去制煤气,可现在又哪有设备炼焦制煤气?

    就是浓硫酸、浓硝酸都不容易制备,这个时代大概可以制造稀硫酸、稀硝酸,但是要达到较高浓度却极为困难。

    TNT太麻烦了,硝化甘油呢?只需要将甘油用硫酸、硝酸处理即可以得到,而甘油可以通过油脂的皂化反应得到。

    但是皂化反应又需要烧碱(氢氧化钠),而烧碱还是比较容易制备的,生石灰(氧化钙)或石灰(氢氧化钙)和纯碱(碳酸钠)反应即可以得到。

    而纯碱(碳酸钠)是有天然的,毕竟做馒头也需要用到,无需侯氏制碱法也能弄到少量的纯碱。

    说来说去,要玩化工实验,最基本的“三酸两碱”(硫酸、硝酸、盐酸、烧碱、纯碱)是必不可少的。

    所以问题又变成了制备更为初级的化学品,这样下去始终追不到个头,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,还是等以后有时间了再说。

    总之,在没有一定工业基础前,还是别想着做实验搞创造了,还是发明科学概念,传播数学、物理知识比较靠谱。

    说起来还好李致远是理科生,因为即使他把现代的文科学的再厉害,也没法和古人比文章诗词。

    而数理化就不同了,就是普通理科大学生的水平,也足以在这个时代傲视全球。

    现在牛顿都不知道出生了没有,正好提前把他的牛顿三大定律给剽窃了吧,改成“李致远三大定律”……

    也多亏李致远在大学里经常找家教的活来干,小、初、高的学生都教过,所以虽然现在大三了,但是高考前学的知识还没全还给老师。

    说干就开始干,李致远来明朝也四个月多月了,若不尽快将自己的知识全部记述下来,可能会慢慢忘光。

    所以他决定从今以后,只要有时间就写书,尽可能多的将所会知识全部记述下来。

    先从所有理工科之母数学开始,阿拉伯数字,加减乘除,九九乘法表,小数,负数,方程,各种公理、定理,……

    李致远极力回忆基础数学、几何的内容,一点一点地将各种概念默写下来。

    他现在极为兴奋,自觉是在做一件极其伟大的事情,可以说是当做促进华夏科学文明发展来做的。

    刚才还闲得慌的李致远现在只觉得时间不够用,他两耳不闻窗外事,坐在书桌前埋头奋笔疾书,以至于卞敏儿喊了他三遍也未应答。

    “咦?夫君这写的是什么呀?好生奇怪!”

    原来卞敏儿准备好了饭菜,在书房外叫了李致远三遍,却怎么也没反应,只好自己推门进来了。

    可李致远却完全无视她的存在,依旧端坐在书桌前专注地写着什么,卞敏儿就好奇地走近来看,顿时就看到了一些奇怪的内容。

    首先,李致远的书写方式就是一大奇,是从左到右横着写的。

    这主要是因为要写计算式子,只有横着写比较方便。

    其次,有很多卞敏儿完全不明白的奇怪符号。

    主要就是大量的阿拉伯数字以及加减乘除等号这些符号,这在卞敏儿看来完全是天书。

    李致远放下了毛笔,活动了一下早就酸痛了的手臂、肩膀,伸了个懒腰,骄傲地说道:“我这是在著书立说!”

    “此书名曰数学,是研究数量、结构、变化及空间的一门学说,对人类文明发展极为重要。”

    “说起来这还要多亏了敏儿你的提醒呢,以后我要在这本伟大著作的致谢里署上你的名字。”

    卞敏儿莫名其妙道:“完了完了,奴家不仅看不懂夫君写的东西,现在连夫君说的话都听不懂了!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哈~”李致远大笑,一把将卞敏儿抱到了自己腿上,拿起一张纸,“那我就先来教教我第一个学生!”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