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 东阳许都之乱
最新网址:www.ibiquxs.info
    正月初四下午,李致远一行人终于抵达浙江衢州府城。

    昨日穿行在婺源山区之间,山路十分崎岖,至天黑方才跑了七十里地,最后在个乡镇小客栈投宿了一晚。

    今日好不容易过了开化县、常山县(都是衢州府下辖县,紧挨婺源),路途渐趋平坦,终于可以纵马狂奔,一日跑了一百七十里。

    从衢州开始,路都比较好走,而李致远又急着去吴江,本想强撑着连夜赶路,等到了金华在休息。

    但到天色将黑之时,见手下亲兵护卫也都累得够呛,李致远也不好因一己私欲而太过苛求他们,还是决定入城住宿一晚。

    虽说现在是朝廷规定的年假期间,老家不太远的官员们可以归乡过年,但如果地方上有重要事情需要处理,官员们仍旧不能离开。

    而李致远身负巡抚楚南之重任,偷偷地跑去江南其实是不太妥当的,说得严重点,可以算是擅离职守了。

    若没出问题也就罢了,一旦出了什么大事,而他这个巡抚竟然不在,到时候非得给那些御史、给事中们骂死,就是他说破天,有天大的道理,至少也得落个削官去职的下场。

    李致远也就是仗着对历史大势的了解才敢这么胡来,临行前连堵胤锡都再三劝谏他暂时不要离开湖南,以免张献忠杀个回马枪。

    李致远却打着哈哈拍着胸脯给他保证湖广至少半年内不会有事发生,还说有他堵知府坐镇长沙,加上他李致远的十万大军,绝无可能出什么大事,还厚颜无耻地恳请堵胤锡不要声张,不要向朝廷弹劾他就万事大吉……

    但怎么说李致远此行主要目的也并非为了公务,连招工购种也只是附带而已,所以他还不敢大张旗鼓地穿着官服住官府的驿站,更不敢知会当地官员,昨晚投宿开化县时也是自己掏腰包住的客栈。

    李致远在长沙时就给自己伪造了假身份,路引之类的证件也一应俱全。

    他们一行人化作是回江南过年的旅客,李致远自然是扮作富家贵公子,亲兵则为家丁随从,一路上都低调行事,极为小心谨慎。

    这几十人的队伍虽说是低调,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非富即贵,毕竟这毛色鲜亮似是军马的几十匹良驹就不是一般人弄得到的。

    城门官兵也是见多了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,深谙察言观色之道,自然也不敢刁难李致远,点头哈腰着笑脸相迎,让李致远颇有宾至如归之感,竟未注意到城门盘查其实是相当严格的。

    李致远一高兴就赏了他一小块碎银子,顺便问了家较为出名的客栈,就牵着马儿,顺顺当当地入了城。

    入了城才发觉城内气氛有些怪异,行人很少,官兵却很多,而且一副紧张兮兮的样子,弄得好像是要打仗似的。

    李致远有些奇怪,浙江地处江南,乃是富庶繁华的大后方,以他所记得的历史知识来看,农民军从未杀到这里来过,建奴鞑子也还没南下,怎么全城一副山雨欲来的感觉。

    但李致远也只当是地方上闹土匪,心里念叨着以后赶路要小心些,晚上还是尽量入城住宿,连江南都不太平了啊。

    加之他不想和官面上的人接触,也就没有去多问。

    在马背上颠簸了一整天,李致远在找到守门官兵所说的悦来客栈之后,本想直接去客房歇息,再让店家把热水、饭菜送来。

    但考虑到跟着他的这些亲兵大过年的赶路也着实辛苦,还是多点几个好菜,聚个餐,慰劳一下大家。

    而楼下大堂除了他们这一行人竟连一个客人也没有,李致远也只当是过年期间来往的商旅少,正好让他把大堂全包了下来,又吩咐店家好酒好菜的尽管上。

    这可把店家高兴坏了,自去年腊月开始,客栈就几乎没了生意,店内的小二、厨房里的厨师伙计全闲着没事做,他可亏本亏大了。

    今天一下子来了几十个客人,看这架势还是贵客,店家忙吩咐客栈所有人员开动起来,上茶倒酒,忙的不亦乐乎。

    未几,就摆了满满五大桌子酒菜,于是李致远招呼众人开吃。

    他不像这个时代的士大夫官僚们,没有什么官腔,对这些拿刀扛枪以命搏出身的泥腿子们更没有什么轻贱之意,直接就与大伙同坐一桌,平易近人的很,若不穿官服,他这副样子倒真像个好侠重义的富家贵公子。

    李致远起身举杯道:“此次在下急返江南,还多亏诸位弟兄一路护卫周全,这大过年的还要在外赶路,也实在是难为诸位了。”

    随着李致远起身,场中众人也齐刷刷地起立,端起了酒杯。

    “这杯水酒就当是在下感谢诸位追随护卫之功了,我先干了!”说完李致远一饮而尽。

    面对李致远这个“老板”如此之礼遇,众人都有些诚惶诚恐,忙跟着李致远饮下杯中之酒,接着又纷纷表示要为李致远效死。

    “诸位都请坐,”李致远笑呵呵地安抚众人一同坐下,“诸位想必也都知道湖广事务繁多,我此次急赴江南也是不得已,这路上就不得不尽量少耽误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风餐露宿、连夜赶路恐怕是免不了的,还望大家多坚持一下。”

    众人都表示愿意追随李致远,“咱们都是公子的亲随,护卫公子本就是职责所在,就是上刀山下油锅也是应该的,何况不过是赶几天路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,公子尽管放心,兄弟们绝无半句怨言!”

    “谁敢有半句怨言,俺老廖就甩他嘴巴子!”

    李致远大笑道:“哈哈,那就好!”

    “不过也好在从衢州到金华,再一直到杭州、苏州的路都还算平坦。”

    既然解决了士气,李致远就开始布置任务了,“那明日咱们可就不在金华休息了,起码得赶到义乌。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表示绝无问题,有人甚至吹嘘可以一口气跑到杭州。

    李致远摇头道:“这还是算了,这人受得了,马也受不了啊。”

    “小的听公子所言,可是要走金华?”

    李致远一愣,回头才发觉是一旁正为众人添菜倒酒的店小二说的话。

    “正是。”李致远疑惑道:“难不成在下此举有何不妥之处?”

    “不妥不妥,大大的不妥啊!”店小二连连摇头,“若公子还想活命的话,我劝公子赶紧原路返回!”

    席中众人可就不干了,一个店小二竟敢如此无礼,居然出言威胁巡抚,再说他们好不容易才跑到金华,岂有原路返回的道理。

    离店小二最近的一人一把扯住他的衣襟,掐住他的脖颈,瞪着眼举着拳头作势要打,并大声呵斥道:“你这厮吃了熊心豹子胆了,竟敢威胁我家公子,老子看你才是不想活命!”

    “啊!壮士饶命,壮士饶命!”店小二哪晓得这些人如此蛮横,一言不合就要打人,况且他说的都是实话啊,真是狗咬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啊!

    李致远估计事出有因,忙让手下放开店小二,将他拉至桌前,问道:“你叫甚名字?”

    “小的名叫周八斤。”周八斤揉了揉被捏痛的脖颈,理了理衣裳,小心回答李致远的盘问。

    “八斤?”李致远皱眉道。

    “只因小的出生时足足有八斤重,所以才叫了这名……”

    众人大笑,“看你这小身板,现在有八十斤么?”

    “生下就来八斤,怎么长了二三十年到现在连八十斤都没有。”

    周八斤分辩道:“还不是穷的,俺是从北方一路逃难来的,唉,穷呀,没饭吃能不瘦么。”

    “好了,好了,”李致远打断了众人的嘲笑,他可不是来听店小二讲他的逃难血泪史的,“八斤,你刚才为何一听我们要去金华就让我们原路返回啊?”

    “因为金华在打仗啊!现在还去金华不是送死么!”

    众人这下都笑不出来了。

    李致远一惊,赶紧绞尽脑汁地回忆历史,可关于金华有什么战乱却怎么也想不起来。

    明末清初就是一个大乱世,战乱太多了,他怎么可能记得历史上所有的细节。

    “到底怎么回事,你给我详细说说,”李致远又掏出一小块碎银,“说清楚了,这块银子就是你的。”

    周八斤看着银子眼热,忙老老实实说起来。

    “金华一带的确是在打仗,是官军在和白头军在打。”

    “这白头军的首领叫做许都,是金华府东阳县人,之前原本也是一介书生,还是个贵公子。”说到这里周八斤竟抬眼打量李致远,小声道:“跟公子您还挺像的……”

    聚在一旁听故事的众人中马上就有人发现了周八斤的举动,怒道:“找打!竟敢把反贼和我家公子相提并论!”

    李致远懒得和他计较,只是催促道:“快说!”

    这周八斤也是皮痒,这回险些又挨了打,吃了两记教训,他再也不敢胡言了,“是是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据说这许都祖上也是当官的,但他却为人豪爽,任侠仗义,很喜欢广交朋友,不仅在东阳义乌乃至整个金华很有名,就是咱们衢州都有不少人听说过他的事迹。”

    “听说他在嘉兴求学时,他的老师何刚对天下的局势很担忧,就说他的家乡是天下最出精兵的所在之地,为何不练一支精锐之师以保卫家乡呢。”

    “许都回到东阳,就听从他老师的建议,招募豪杰宾客练兵,而且许都任侠好施,痛恨贪官污吏,金华很多人都很佩服他,很快就聚集了上万人。”

    “他的老师则向朝廷大力推荐他,只可惜朝廷却没啥反应,还引来了地方官的忌惮。”

    “特别是东阳的知县姚孙棐,借备乱的名义,聚敛士民的钱财,诬陷许都结党谋逆,向他索赂万两银子。”

    “许都是比较富有,可他广交朋友,乐善好施,到现在哪来那么多银子,就到县衙报告说没钱。”

    “可这个姚知县怎么可能放过他,继续栽赃陷害,你们猜许都会怎么着?”

    “当然不是造反啦,这会还没到这个地步,其实是许都身边的人把姚知县拉到大街上鞭打了一顿,哈哈~”

    “后来嘛,后来许都的老母亲去世,对,就在去年腊月,在山中安葬,听说到场送殡的人上万啊!”

    “这回就被人诬陷成聚众谋反了,之后监司王雄派兵捆捕,激起众怒,格毙了要捕许都的官兵,他们在葬地撕裂白布裹头造反,号称‘白头军’。”

    “先打下了东阳县城,很快又攻下义乌、诸暨、浦江、永康、武义、汤溪、兰溪等县,整个浙江都轰动了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白头军正朝金华进军,你们现在还往金华走,这不是……”周八斤想起自己正被一群人围着,忙闭口不言。

    听完许都之乱的前因后果,李致远不禁感叹大明朝真的是无药可救,一个书生,还是富家子弟,这妥妥的统治阶级后备人员啊,竟然被贪官污吏给逼反了。

    能让一个人背叛其阶级,大明朝的贪官们也真的是不容易啊!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注:大明朝闻名天下的戚家军就是成军于浙江义乌,多招募义乌、东阳一带的农民和矿工,战斗机极为强悍,据说戚继光最初在浙江募兵时,他垂青的是绍兴兵和丽水兵,不过很快就发现,他们都不靠谱。

    他自己反思:绍兴地区以商业著名,在这种大环境下的百姓,适于经商却不适于作战。他们遇见战斗力较弱的倭寇,敢于奋勇杀敌,但若遇到强敌便畏惧不前。要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,须招忠勇彪悍之人入伍。

    正当戚继光苦于寻觅忠勇彪悍之人时,他路过义乌,目睹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打架事件: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,永康人在义乌倍磊八宝山一带发现有银矿,于是召集上千人到前往抢矿,倍磊大户陈大成等率领族人奋起护矿,于是爆发了大规模的械斗。刚开始,义乌好几人被打死,后来赤岸、毛店等地的百姓都参与进来,共聚集3000多人踊跃逆击。双方旷日持久的械斗,从4月到了10月,最终以义乌人胜利告终。

    于是戚继光往义乌招兵,并设置了重重规定:只吸收不投机取巧、不怕死的老实人当兵。经过选拔,有4000多义乌人入选。后来,戚继光又曾两次到义乌招兵,每次各10000人。数次大约共招了26000人。

    经过严格训练,以义乌兵为主体的戚家军,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一支队伍。自成军起,转战浙江、南直隶、福建、广东,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四